旧时王谢堂前燕的下一句(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家和谢家谁的势力更大)
资讯
2024-03-11
402
1.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下一句,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家和谢家谁的势力更大?
南京,秦淮河畔的鸟衣巷,由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而名声大噪: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,更是众人皆知的名句。王导,东晋大臣,政治家、书法家、当朝宰相,权高位重,谢安与其并无关糸,且年龄相差悬殊,他是有名的书法家,风流倜傥,故事不少。
1
2. 读了燕来这首诗你的感受是什么?
谢邀。
读了《燕来》这首诗你的感受是什么?
《燕来》是晚唐诗人,前蜀宰相韦庄的作品。
我们熟悉韦庄,更多的是“花间词人”这个称谓。他和温庭筠共称为“花间派”词人两大代表人物,在晚唐五代时期,为词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因为末世社会风气的颓靡,花间词作为娱乐业的代表文案,沉溺于女色、宴乐的描写,为历代文人所侧目。
但是在词牌这个文艺类别中,正是花间词这种婉约、柔媚的风格为词牌定下了千年基调。
除了苏轼、辛弃疾豪放派的出轨,整个中国词牌史都沉浸在晚唐风格之中,即使到了清朝的纳兰性德,还是没有走出阴柔之气。
这种现象一直到了新中国伟人的手上,才出现了现象级改变。不过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有士大夫特色的诗词创作者、革命家,虽然发出新声,却也无法改变白话文、现代诗词推倒古典诗词的历史洪流。
直到今天,真正的文言诗词都已经衰落了。
很多朋友一定会反驳我,祖国文艺复兴一片大好,诗词的重新崛起指日可待,君不见人人都背诵,甚至央视都出了好多诗词节目?
这是好现象,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。
可是有没有想过?为什么古诗词现在需要提倡保护——就是因为已经接近消亡了。
古诗词不会再有任何形式上的探路和改革。
格律诗的形式在晚唐就完全固定,没有改进的可能,词牌则在北宋末周邦彦时期也就已经成为固定格式。虽然音乐千年之中不断变化,老词牌音乐散佚,但是用字平仄、句子长短已是铁板钉钉,不能变化。
我们能做的只是内容的更新,这就叫做旧瓶装新酒,其实没多大意思——仔细想想,把飞机、高铁写进格律诗,固然是内容上的开创,却总是差了味道。
文艺发展是不断向世界化、立体化、前缘化、影像化、现代化发展的。旧的文化传统,比如诗词,我们保护下来,继承下来,也不过是虚荣心驱使下的民族伟大之自我证明。
诗言志、词调情,特别是柔媚之情,已经成为文化历史中的一种定势,再没有改变的需要——而这主要就是温庭筠、韦庄的功劳。
韦庄这个人并非天生阴柔,即便是他的花间词,和温庭筠的做派也不一样。
温庭筠的词秀,而韦庄的骨秀。
何为骨秀?用词简单大气,传达出清秀、柔美的整体感觉,不过多注重辞章雕饰,没有华丽之气。虽然不写大情怀,囿于小情调创作,但是文字清新,内容清丽。
这和韦庄本人经历有关。年轻的时候,韦庄也是个像白居易的诗人,喜欢作诗针砭时弊。他反映黄巢之乱的《秦妇吟》在当时的流传度甚至超出了《长恨歌》。六十岁左右才科举出仕,因为早期在各地幕府游荡效力,让他很快看清楚了中央政权的无能和天下大变的趋势,所以当了几年朝官之后,毅然离开中央投奔地方割据势力王建,顺利躲开了唐朝的覆亡之灾。
在离开唐王朝之后,韦庄就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,开始了花间词的创作。唐王朝的倾塌,也埋葬了韦庄的诗心。
这首《燕来》,虽然没有记载写在什么时候,但可以肯定是他在投奔王建之前的作品。
这是一首简单的七绝:
去岁辞巢别近邻,今来空讶草堂新。
花开对语应相问,不是村中旧主人。
它仄起入韵,押平水韵“十一真”部的七绝,平仄严合。到了晚唐,写七绝还出律是说不过去的。
从内容来看,这是一首感时诗。有很多朋友认为这是一首咏古诗,其实算不上。这里只是写了一年左右的变化,并没有那么久远的古事要怀吊。
这首诗的关键在于诗人是以燕子的角度来写,这在当时,自然是新奇有趣的。又有很多朋友拿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中的燕子来和这首诗联动,借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的燕子来说明这首诗的怀古。
其实两不相干。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实际上还是以诗人看到的景色来逐步展开对旧王朝的怀想,燕子不过是他情感抒发的一种工具。他写燕子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是明明白白的第三视角,甚至是上帝视角,所以我们在读那首诗的时候更容易代入游人身份,体验方式因为正常而平常。
韦庄这首感时诗就明显要有趣得多,通篇都是以燕子的身份在表述。
“去岁辞巢别近邻,今来空讶草堂新。”去年离开,今年回来却惊讶地发现房子都换新了。
“花开对语应相问,不是村中旧主人。”在花丛中互相聊天,才了解到这房子已经换了主人了。
这就是完全把燕子当作人在思考,如果没有标题《燕来》,我们把这首诗的主人公换成去年离家的游子,今年回来,人事已非,房屋易主,那种世事动荡,朝不保夕的感觉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?
韦庄用字简单、明白,很有盛唐诗人的风范,但是情感委婉、绵长,正是晚唐诗人的辗转心思。
这是中唐和晚唐诗人共同的努力,让情感更加细腻,让表达更加精致,这种诗风的转换一旦配合社会风气的颓唐,就成为后人诟病之形式浮华、内容空洞的晚唐体。
韦庄经历了唐朝覆亡的整个过程,并帮助王建立国,成为前蜀的开国名相。但是他在转折点之后将情感都隐藏了起来,只是通过花间词来逃避自己已经死亡的天下之心。
他转折点之前的诗,在语言上学习盛唐中唐,在内容上虽然受李商隐、白居易等人影响,意境婉转悠远,但是并没有颓败的气息。
韦庄因为政治位置转换,放弃了诗的创作,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损失,却成就了千年词牌“骨秀”基因。
韦庄明显意识到自己精神上的变化,但是潜意识中固守着诗的讽喻功能和高尚地位,所以不愿意再写诗。
诗词分野是一个文史潮流,在韦庄的身上是体现得最为决绝的。
《燕来》是一首好诗,很有些崔护的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的味道。
崔护的桃花诗是热烈中的遗憾,而韦庄的燕来诗,是清冷中的哀伤。
3. 东床指什么?
东床读音: [dōng chuáng],解释: 东床就是指女婿。对女婿称“东床”,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(也作坦腹)东床的传说。
历史起源
王羲之的故事
相传晋朝时,太傅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、聪明伶俐、妙龄待嫁。郗太傅听说丞相王导的几个儿子各个长得都很英俊,便有意与王府结儿女姻亲。王丞相对这门亲事也很同意。一天,郗太傅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。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:“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,转告郗太傅,请任意选吧!”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,谢过丞相王导,赶回郗府,回复太傅说:“百闻不如一见,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,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真的都不错,各个都很英俊。听说我为您选女婿,都饰容待客,有的还有些拘谨,只有一个年轻人,袒腹卧于东床,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。”谁知郗太傅闻听此言后高兴地说:“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。我就得意这样的,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好女婿。”太傅郗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了解,原来这个青年是王羲之,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。
4. 王谢堂前燕暗指什么?
“王谢堂前燕”暗指:曾经风光无限的人、以及繁华强大的国家。
出自《乌衣巷》: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
5. 燕子不进苦门之家什么意思?
常言道,科学的尽头是玄学。
那么真的有些事,用科学解释不了么?接下来就和咕嘟君一起探讨下把!
“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”和“燕子不进苦家门”,是中国流传已久的两个谚语,这两句话虽然看上去有些迷信,但是深究起来,就不得不让人佩服古人的观察力了。
我们先说“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”
夜猫子叫猫但不是猫,它真正的学名叫做猫头鹰,在古代,人们认为猫头鹰不是吉祥鸟,如果某地出现了猫头鹰,就证明该地马上会有不好的事发生,因此人们把猫头鹰看作是“报丧鸟”“逐魂鸟”等。
之所以古人对猫头鹰有如此大的成见,是因为古时候,由于人们认知能力有限,而恰巧每次猫头鹰出现后,就会有人去世,加之猫头鹰咕咕的叫声,在漆黑的夜晚,听起来特别像“勾勾”,这就让人很容易联想到“勾魂”二字,久而久之猫头鹰勾魂的形象就印在在人们心中了。
可事实上,猫头鹰不但不是不祥之鸟,相反它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消灭老鼠、蛇之类的益鸟。
我们都知道,猫头鹰属于昼伏夜出的一种凶猛禽类,它主要的猎食对象就是老鼠、蛇、兔子、野鸡等等,由于老鼠常常在夜晚出没于农户家里,而且数量多也好捕捉,所以猫头鹰一般会在老鼠多的地方出没。
其次,猫头鹰的嗅觉很灵敏,一般人在生病或者濒临死亡之前,就会散发出一种特别的死亡气息,而这种气息人是感知不到的,但是却能吸引猫头鹰的到来,它们闻到这个味道会感觉到很兴奋,因此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。
这一系列事情连想起来,自然就会给人一种毛骨茸然的感觉,时间一长就形成了“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”的说法。
我们再说“燕子不进苦家之门”
我们都知道燕子喜欢在房檐下筑巢,可以说燕子是和人比较亲近的一种鸟类,所以古人在写有关燕子的诗词时,多会用赞美之词。
那么为什么会有“燕子不进苦家门”一说呢,我想原因有两点:
第一,由于古代穷人家所建房屋多是茅草屋顶,所以就没有房檐一说,即便是有也是软趴趴的茅草,这就会出现一个结果,茅草遇见雨水就变得湿哒哒软趴趴,所以茅草屋虽然建造起来快速省事,但是时间久了容易破。
燕子筑巢使用的一般是混合着唾液的泥巴,无雨的情况下自然坚固无比,但是如果遇到雨水就很难在保持建筑的模样了,而且燕子的泥巴窝很难附着在茅草上,即便是短时间粘着上了,经过风雨一打就很容易破碎掉,这也是为什么燕子会在遮风挡雨的屋檐下筑巢的原因了。
第二,穷苦人家建造房子的目的主要是遮风挡雨,不需要也没有实力使其变得高大奢华,因此穷苦人家的房子一般比较矮小,平均来说也就两米多不到三米高的样子。
燕子虽说和人比较亲近,但是他们也是会保持安全距离的,而房子如果建造的太矮,就容易造成随手一举就能触碰到房檐,燕子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,一般会选择高大的房子来筑巢做窝,所以比较符合条件的,只有达官显贵和富贵人家的房子了。
可以看出,古人所流传下来的谚语,虽然有点看似比较迷信,但是细细品问下,并不无道理,而这也体现出了,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,在细微之处的强大洞察力。
我是咕嘟君,你还知道哪些比较有趣的俗语,留言评论吧!
6. 堪怜咏絮才的判词?
哈喽!艾瑞巴蒂!北暮又和大家见面了!今天我们讲红楼梦中的“咏絮才”林黛玉!
“咏絮才”,出自晋代谢道韫的故事。有一次,天下大雪,谢道韫的叔父谢安,对雪吟句说:“白雪纷纷何所似?”道韫的哥哥谢朗(“兄子胡儿”)答道:“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”谢道韫接着说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谢道韫的比喻更形象、贴切,谢安一听,大为赞赏(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)。
谢道韫是名门才女,可以被咏絮才比喻的女子自然不一般。判词“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”的后两句为,“玉带林中挂,金簪雪雪埋”。“玉带林”指的是林黛玉,“金簪雪”自然是薛宝钗的暗喻。在曹公笔下,薛宝钗是一个符合封建正统要求的女子。她生的端庄大方,体格丰盈,为人事故圆滑,四面八方都应付得来,很符合古人对一个女子为人妻的要求。
停机德典出后汉书·乐羊子妻。乐羊子出门求学,没有多久就回到家,他的妻子说:“你的求学,就像我的织布,不断积累织丝成一尺长的布,积累一尺成一丈布.今天你放弃学习,犹如我废掉织布.”于是剪断织机上的布,乐羊子因为妻子的激励,于是回去发奋学习,终于学业学成而归. 由是可知,乐羊子妻是位非常贤惠的妇女,劝谕夫君不取不义之财,以及专心向学。显然薛宝钗很符合“停机德”的标准。而林黛玉出身于姑苏读书世家,林如海,自幼把黛玉充儿教养,读书识字,加上黛玉自身聪慧,“咏絮才”这三个字完全担当的起。而“停机德”的宝钗,和“咏絮才”的黛玉也正好和后面的“玉带林中挂,金簪雪里埋”呼应。
我是北暮无泪,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关注吧!
本回答纯属个人观点,不喜勿喷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!
7. 乌衣巷的来历?
1、乌衣巷的得名有很多说法。第一种说法,乌衣巷曾是东吴时期的禁卫军驻地,由于军士悉穿乌衣,由此得名乌衣营,后改乌衣巷。
2、第二种说法,东晋时期王谢两家居住于此,而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身份尊贵,所以得名乌衣巷。这种说法在南京民间广为流传。
3、第三种说法:来自南宋时编纂的《六朝事迹编类》,称刘禹锡诗中的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乃是误笔,原是“旧时王榭堂前燕”。南京曾有个名叫王榭的人,以航海为业。海船失事,他误入乌衣国,娶妻生子。后来,王榭独自返回故乡南京,为了怀念乌衣国的时光,便将所住的巷子更名乌衣巷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下一句,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家和谢家谁的势力更大?
南京,秦淮河畔的鸟衣巷,由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而名声大噪: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,更是众人皆知的名句。王导,东晋大臣,政治家、书法家、当朝宰相,权高位重,谢安与其并无关糸,且年龄相差悬殊,他是有名的书法家,风流倜傥,故事不少。
1
2. 读了燕来这首诗你的感受是什么?
谢邀。
读了《燕来》这首诗你的感受是什么?
《燕来》是晚唐诗人,前蜀宰相韦庄的作品。
我们熟悉韦庄,更多的是“花间词人”这个称谓。他和温庭筠共称为“花间派”词人两大代表人物,在晚唐五代时期,为词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因为末世社会风气的颓靡,花间词作为娱乐业的代表文案,沉溺于女色、宴乐的描写,为历代文人所侧目。
但是在词牌这个文艺类别中,正是花间词这种婉约、柔媚的风格为词牌定下了千年基调。
除了苏轼、辛弃疾豪放派的出轨,整个中国词牌史都沉浸在晚唐风格之中,即使到了清朝的纳兰性德,还是没有走出阴柔之气。
这种现象一直到了新中国伟人的手上,才出现了现象级改变。不过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有士大夫特色的诗词创作者、革命家,虽然发出新声,却也无法改变白话文、现代诗词推倒古典诗词的历史洪流。
直到今天,真正的文言诗词都已经衰落了。
很多朋友一定会反驳我,祖国文艺复兴一片大好,诗词的重新崛起指日可待,君不见人人都背诵,甚至央视都出了好多诗词节目?
这是好现象,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。
可是有没有想过?为什么古诗词现在需要提倡保护——就是因为已经接近消亡了。
古诗词不会再有任何形式上的探路和改革。
格律诗的形式在晚唐就完全固定,没有改进的可能,词牌则在北宋末周邦彦时期也就已经成为固定格式。虽然音乐千年之中不断变化,老词牌音乐散佚,但是用字平仄、句子长短已是铁板钉钉,不能变化。
我们能做的只是内容的更新,这就叫做旧瓶装新酒,其实没多大意思——仔细想想,把飞机、高铁写进格律诗,固然是内容上的开创,却总是差了味道。
文艺发展是不断向世界化、立体化、前缘化、影像化、现代化发展的。旧的文化传统,比如诗词,我们保护下来,继承下来,也不过是虚荣心驱使下的民族伟大之自我证明。
诗言志、词调情,特别是柔媚之情,已经成为文化历史中的一种定势,再没有改变的需要——而这主要就是温庭筠、韦庄的功劳。
韦庄这个人并非天生阴柔,即便是他的花间词,和温庭筠的做派也不一样。
温庭筠的词秀,而韦庄的骨秀。
何为骨秀?用词简单大气,传达出清秀、柔美的整体感觉,不过多注重辞章雕饰,没有华丽之气。虽然不写大情怀,囿于小情调创作,但是文字清新,内容清丽。
这和韦庄本人经历有关。年轻的时候,韦庄也是个像白居易的诗人,喜欢作诗针砭时弊。他反映黄巢之乱的《秦妇吟》在当时的流传度甚至超出了《长恨歌》。六十岁左右才科举出仕,因为早期在各地幕府游荡效力,让他很快看清楚了中央政权的无能和天下大变的趋势,所以当了几年朝官之后,毅然离开中央投奔地方割据势力王建,顺利躲开了唐朝的覆亡之灾。
在离开唐王朝之后,韦庄就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,开始了花间词的创作。唐王朝的倾塌,也埋葬了韦庄的诗心。
这首《燕来》,虽然没有记载写在什么时候,但可以肯定是他在投奔王建之前的作品。
这是一首简单的七绝:
去岁辞巢别近邻,今来空讶草堂新。
花开对语应相问,不是村中旧主人。
它仄起入韵,押平水韵“十一真”部的七绝,平仄严合。到了晚唐,写七绝还出律是说不过去的。
从内容来看,这是一首感时诗。有很多朋友认为这是一首咏古诗,其实算不上。这里只是写了一年左右的变化,并没有那么久远的古事要怀吊。
这首诗的关键在于诗人是以燕子的角度来写,这在当时,自然是新奇有趣的。又有很多朋友拿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中的燕子来和这首诗联动,借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的燕子来说明这首诗的怀古。
其实两不相干。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实际上还是以诗人看到的景色来逐步展开对旧王朝的怀想,燕子不过是他情感抒发的一种工具。他写燕子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是明明白白的第三视角,甚至是上帝视角,所以我们在读那首诗的时候更容易代入游人身份,体验方式因为正常而平常。
韦庄这首感时诗就明显要有趣得多,通篇都是以燕子的身份在表述。
“去岁辞巢别近邻,今来空讶草堂新。”去年离开,今年回来却惊讶地发现房子都换新了。
“花开对语应相问,不是村中旧主人。”在花丛中互相聊天,才了解到这房子已经换了主人了。
这就是完全把燕子当作人在思考,如果没有标题《燕来》,我们把这首诗的主人公换成去年离家的游子,今年回来,人事已非,房屋易主,那种世事动荡,朝不保夕的感觉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?
韦庄用字简单、明白,很有盛唐诗人的风范,但是情感委婉、绵长,正是晚唐诗人的辗转心思。
这是中唐和晚唐诗人共同的努力,让情感更加细腻,让表达更加精致,这种诗风的转换一旦配合社会风气的颓唐,就成为后人诟病之形式浮华、内容空洞的晚唐体。
韦庄经历了唐朝覆亡的整个过程,并帮助王建立国,成为前蜀的开国名相。但是他在转折点之后将情感都隐藏了起来,只是通过花间词来逃避自己已经死亡的天下之心。
他转折点之前的诗,在语言上学习盛唐中唐,在内容上虽然受李商隐、白居易等人影响,意境婉转悠远,但是并没有颓败的气息。
韦庄因为政治位置转换,放弃了诗的创作,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损失,却成就了千年词牌“骨秀”基因。
韦庄明显意识到自己精神上的变化,但是潜意识中固守着诗的讽喻功能和高尚地位,所以不愿意再写诗。
诗词分野是一个文史潮流,在韦庄的身上是体现得最为决绝的。
《燕来》是一首好诗,很有些崔护的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的味道。
崔护的桃花诗是热烈中的遗憾,而韦庄的燕来诗,是清冷中的哀伤。
3. 东床指什么?
东床读音: [dōng chuáng],解释: 东床就是指女婿。对女婿称“东床”,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(也作坦腹)东床的传说。
历史起源
王羲之的故事
相传晋朝时,太傅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、聪明伶俐、妙龄待嫁。郗太傅听说丞相王导的几个儿子各个长得都很英俊,便有意与王府结儿女姻亲。王丞相对这门亲事也很同意。一天,郗太傅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。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:“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,转告郗太傅,请任意选吧!”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,谢过丞相王导,赶回郗府,回复太傅说:“百闻不如一见,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,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真的都不错,各个都很英俊。听说我为您选女婿,都饰容待客,有的还有些拘谨,只有一个年轻人,袒腹卧于东床,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。”谁知郗太傅闻听此言后高兴地说:“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。我就得意这样的,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好女婿。”太傅郗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了解,原来这个青年是王羲之,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。
4. 王谢堂前燕暗指什么?
“王谢堂前燕”暗指:曾经风光无限的人、以及繁华强大的国家。
出自《乌衣巷》: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
5. 燕子不进苦门之家什么意思?
常言道,科学的尽头是玄学。
那么真的有些事,用科学解释不了么?接下来就和咕嘟君一起探讨下把!
“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”和“燕子不进苦家门”,是中国流传已久的两个谚语,这两句话虽然看上去有些迷信,但是深究起来,就不得不让人佩服古人的观察力了。
我们先说“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”
夜猫子叫猫但不是猫,它真正的学名叫做猫头鹰,在古代,人们认为猫头鹰不是吉祥鸟,如果某地出现了猫头鹰,就证明该地马上会有不好的事发生,因此人们把猫头鹰看作是“报丧鸟”“逐魂鸟”等。
之所以古人对猫头鹰有如此大的成见,是因为古时候,由于人们认知能力有限,而恰巧每次猫头鹰出现后,就会有人去世,加之猫头鹰咕咕的叫声,在漆黑的夜晚,听起来特别像“勾勾”,这就让人很容易联想到“勾魂”二字,久而久之猫头鹰勾魂的形象就印在在人们心中了。
可事实上,猫头鹰不但不是不祥之鸟,相反它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消灭老鼠、蛇之类的益鸟。
我们都知道,猫头鹰属于昼伏夜出的一种凶猛禽类,它主要的猎食对象就是老鼠、蛇、兔子、野鸡等等,由于老鼠常常在夜晚出没于农户家里,而且数量多也好捕捉,所以猫头鹰一般会在老鼠多的地方出没。
其次,猫头鹰的嗅觉很灵敏,一般人在生病或者濒临死亡之前,就会散发出一种特别的死亡气息,而这种气息人是感知不到的,但是却能吸引猫头鹰的到来,它们闻到这个味道会感觉到很兴奋,因此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。
这一系列事情连想起来,自然就会给人一种毛骨茸然的感觉,时间一长就形成了“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”的说法。
我们再说“燕子不进苦家之门”
我们都知道燕子喜欢在房檐下筑巢,可以说燕子是和人比较亲近的一种鸟类,所以古人在写有关燕子的诗词时,多会用赞美之词。
那么为什么会有“燕子不进苦家门”一说呢,我想原因有两点:
第一,由于古代穷人家所建房屋多是茅草屋顶,所以就没有房檐一说,即便是有也是软趴趴的茅草,这就会出现一个结果,茅草遇见雨水就变得湿哒哒软趴趴,所以茅草屋虽然建造起来快速省事,但是时间久了容易破。
燕子筑巢使用的一般是混合着唾液的泥巴,无雨的情况下自然坚固无比,但是如果遇到雨水就很难在保持建筑的模样了,而且燕子的泥巴窝很难附着在茅草上,即便是短时间粘着上了,经过风雨一打就很容易破碎掉,这也是为什么燕子会在遮风挡雨的屋檐下筑巢的原因了。
第二,穷苦人家建造房子的目的主要是遮风挡雨,不需要也没有实力使其变得高大奢华,因此穷苦人家的房子一般比较矮小,平均来说也就两米多不到三米高的样子。
燕子虽说和人比较亲近,但是他们也是会保持安全距离的,而房子如果建造的太矮,就容易造成随手一举就能触碰到房檐,燕子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,一般会选择高大的房子来筑巢做窝,所以比较符合条件的,只有达官显贵和富贵人家的房子了。
可以看出,古人所流传下来的谚语,虽然有点看似比较迷信,但是细细品问下,并不无道理,而这也体现出了,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,在细微之处的强大洞察力。
我是咕嘟君,你还知道哪些比较有趣的俗语,留言评论吧!
6. 堪怜咏絮才的判词?
哈喽!艾瑞巴蒂!北暮又和大家见面了!今天我们讲红楼梦中的“咏絮才”林黛玉!
“咏絮才”,出自晋代谢道韫的故事。有一次,天下大雪,谢道韫的叔父谢安,对雪吟句说:“白雪纷纷何所似?”道韫的哥哥谢朗(“兄子胡儿”)答道:“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”谢道韫接着说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谢道韫的比喻更形象、贴切,谢安一听,大为赞赏(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)。
谢道韫是名门才女,可以被咏絮才比喻的女子自然不一般。判词“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”的后两句为,“玉带林中挂,金簪雪雪埋”。“玉带林”指的是林黛玉,“金簪雪”自然是薛宝钗的暗喻。在曹公笔下,薛宝钗是一个符合封建正统要求的女子。她生的端庄大方,体格丰盈,为人事故圆滑,四面八方都应付得来,很符合古人对一个女子为人妻的要求。
停机德典出后汉书·乐羊子妻。乐羊子出门求学,没有多久就回到家,他的妻子说:“你的求学,就像我的织布,不断积累织丝成一尺长的布,积累一尺成一丈布.今天你放弃学习,犹如我废掉织布.”于是剪断织机上的布,乐羊子因为妻子的激励,于是回去发奋学习,终于学业学成而归. 由是可知,乐羊子妻是位非常贤惠的妇女,劝谕夫君不取不义之财,以及专心向学。显然薛宝钗很符合“停机德”的标准。而林黛玉出身于姑苏读书世家,林如海,自幼把黛玉充儿教养,读书识字,加上黛玉自身聪慧,“咏絮才”这三个字完全担当的起。而“停机德”的宝钗,和“咏絮才”的黛玉也正好和后面的“玉带林中挂,金簪雪里埋”呼应。
我是北暮无泪,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关注吧!
本回答纯属个人观点,不喜勿喷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!
7. 乌衣巷的来历?
1、乌衣巷的得名有很多说法。第一种说法,乌衣巷曾是东吴时期的禁卫军驻地,由于军士悉穿乌衣,由此得名乌衣营,后改乌衣巷。
2、第二种说法,东晋时期王谢两家居住于此,而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身份尊贵,所以得名乌衣巷。这种说法在南京民间广为流传。
3、第三种说法:来自南宋时编纂的《六朝事迹编类》,称刘禹锡诗中的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乃是误笔,原是“旧时王榭堂前燕”。南京曾有个名叫王榭的人,以航海为业。海船失事,他误入乌衣国,娶妻生子。后来,王榭独自返回故乡南京,为了怀念乌衣国的时光,便将所住的巷子更名乌衣巷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